当前位置:不续费的域名怎么处理社会高晓松 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国之重器”?
高晓松 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国之重器”?
2022-05-25

高晓松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与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对话,这位博士的问题是:您觉得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高晓松勃然大怒,非常生气的说到:你受到中国最顶级的教育,应该是国之重器,居然来问我这种问题?这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你一个清华博士都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吗!

高晓松的失望之情可以理解,因为清华是中国最好的东西,清华的博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的确令人失望。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会让一个人获得明确的信念和人生使命感?

要回答高晓松的问题,需要先了解中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中国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情绪特别高昂,自豪感、崇高感爆棚,说话非常有底气,动不动就上下五千年,感觉特别有大国风范!相比中国小学生的高昂自豪的情绪状态,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就像一群懵懂的羔羊,一问三不知。除了自己喜欢的运动和玩具,以及几个好朋友的名字之外,说不出个啥道理来。至于发展中国家的小学生,那就更萌了,大多就傻傻的笑着,情绪都非常的平缓,很少看到什么崇高感和自豪感。

但是到了大学阶段,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的情绪状态正好颠倒过来。中国的大学生,包括985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强大精神力量,在小学阶段爆棚的自豪感和崇高感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主要想法就是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而已!你想与他们谈理想与信念、崇高与自豪,他们一般都很反感,甚至会觉得你很虚伪,有毛病。

而西方国家的名牌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反而普遍的具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待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信心,对使命感和崇高感的体验很强,与小学阶段懵懵懂懂、一问三不知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小学生情绪如此的高昂?到了大学却普遍萎靡不振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过早的“开发”了他们的复杂情绪。

人的情绪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从心理学来说,人最基础的情是安全感和亲密感,这是在小学阶段要完成的情绪培养。12岁以后,中学阶段才逐步的发展高级复杂的情绪,比如自豪感、崇高感、使命感等等。

如果一个人的基础情感没有培养起来,缺乏安全感和亲密感,内心是自卑的、怯懦的、敌意的,那么你无论怎么培养他的高级情绪,最终都会崩塌。我们看过很多这样的人:从小比较自卑比较压抑,长大了之后忽然变成一个“无私忘我”的人,自我宣扬是如何的大公无私、如何甘于奉献,但一旦掌握了财富和权力就变得骄奢淫逸,贪婪的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这是他自己控制不了的,这是人性的客观规律。

从心理学研究来讲,安全感实际上是在6岁以前就打下了基础,而亲密感与爱的能力主要是在6岁到12岁,即小学阶段完成的。包括对他人接纳的能力、自我接纳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主要都是在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所以如果一个小学生很自豪的跟你说,我们是一个5000年的文明,我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那你就要小心了,他很可能心理发育不良,有潜在的人格障碍。

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尊重孩子们的自尊、不去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孩子们就会成为心理有缺失的人!所以,创造一个平等友爱的环境才是小学阶段的任务,让孩子们感觉到安全、被尊重和被接纳,而不是过早的煽忽他们的高级情感。

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完成基础的情绪发育,孩子们的人格发育就会遭遇不可逆转的障碍,形成心理上的残疾。小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往往是不太正常的,特别是如果他的自豪感还是建立在一些虚假的事实上面,那么他的心理世界就更容易崩塌了。比如我们的历史书上说东汉就发明了能预测地动的地动仪,但实际上并没有事实依据,现在能看到这个地动仪样品其实是解放以后根据想象做出来的,并不是真的有这个东西。如果孩子是以这个信息建立起来了历史自豪感,那么他的信念就会崩塌。心理学上有一个叶倍思定理,就是说人的信念必须建立在分析性的证据之上!而小学生连分析能力都没有学会,就急匆匆的去建立信念,显然是不合适的。

由于我们没有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过早、过于过轻率的启动了复杂情绪的唤起。当孩子们真正到了应该获得复杂情绪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

我们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庞大的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民族,而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整齐划一的。这样的小学教育模式会使得我们这么一个巨大的民族整体上的情感发育出现问题,即培养不出来具有强大情感力量的人,也就是高晓松所说的“国之重器”,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只有我们小学阶段致力于基础情感的建构,中学大学阶段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能真正能够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更高的文明层次!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不在小学阶段保持相当的克制力,不控制住向孩子们灌输崇高感和自豪感冲动,我们就得不到精神上的“参天大树”!我们就不得不接受清华博士“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么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