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不续费的域名怎么处理奇闻这七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至今没有答案
这七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至今没有答案
2022-05-22

你相信吗?物理学家对黑洞半径的事能讲个滔滔不绝,却对自行车如何工作一知半解!读读下面这些看起来普通却无解的谜团,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7. 猫为什么发出咕噜声?图片来源: whycatswhy兽医学教授 Leslie Lyons 表示,大多数猫科动物都会发出一种“咕噜”声。当猫护理幼崽,被人类爱抚,当它们觉得压力山大,甚至不论在高兴还是难过的时候,都会咕噜。那咕噜到底有什么用?Lyons 解释说,咕噜可能有助于猫的骨骼发育。因为咕噜声包括了某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而这个频率内的声音既可以增强骨密度,还有助于骨恢复。所以猫在睡觉时咕噜可能是一种低能耗机制,得以在不运动时也能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但这却没解释为什么在其他情况下猫也会咕噜。“可惜猫自己不能告诉我答案。” Lyons 打趣道。6. 自行车如何工作?图片来源:funnyordie我们骑自行车的历史已经快两个世纪了,但还没有人能完全搞清楚为什么自行车前进的时候不会倒下。只要自行车以一定速度前进,它就能立着。这是因为每当自行车开始向一边倾斜,车把就会带动下面的方向轴转向另一边,从而使自行车恢复直立。人们一直认为是“角动量守恒”的物理法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行车是一个陀螺仪。另外,跟随效应(trail effect)也会使自行车保持稳定。但最近一批工程师的研究发现,陀螺仪效应和跟随效应都不是自行车稳定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工程师特制了一个不具备这两个效应自行车,但自行车还是没倒!该实验显示,很多复杂因素影响了自行车的稳定性。5. 为什么会有闪电?图片来源:giphy雨天时,正电荷会在云的顶端累积,负电荷在云的底端累积。云中的负电荷和地表正电荷间异性相吸的作用会不断增大,最终将空气击穿形成闪电。但为什么相反的电荷会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持不同意见的人可为这事吵翻天了。一个理论认为:云中的冰粒碰撞时会碎成更小的微粒。其中小一点的微粒带正电,大一点的则带负电。重力把大的往下拖,上升气流则会把小的往上托,于是形成了正负电分布的不平衡。但这理论与实验测量也有不相符的地方。另一个理论认为,宇宙射线携带高能电子射穿云层时,剥离出更多带负电的电子,并把它们拖向云层底部,因而造成了电荷分布不均。谁说的对?只能等你去发现了!4. 飞蛾为什么会扑火?图片来源:blogspot对飞蛾扑火这件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这种行为的原因仍然是个谜。一些昆虫学家相信,飞蛾扑向人工光源是因为这些光源干扰了它们的内部导航系统。一些昆虫会通过与某一遥远光源(比如月亮)保持固定角度的方式来导航。但当人造光源——比如营火或你的手电筒光——在周围时,与光源的夹角会随着飞蛾飞过而变化,于是飞蛾就被弄这些光弄晕了。但这个理论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营火已经存在四十万年左右了,为什么自然选择的过程没有淘汰那些总被营火吸引因而自毁的蛾子呢;第二,有一半多的飞蛾根本不会迁徙,也就适用于上面所说的情况。其他理论也有很多漏洞。比如其中一个理论认为,雄性飞蛾会被红外线吸引,因为它误把光当做了雌飞蛾发出的信号了。然而,飞蛾更容易受紫外线而不是红外线吸引,再说紫外线一点也不像发光的信息素。于是飞蛾扑火至今还是悬案。3. 为什么有左撇子和右撇子?图片来源:tumblr十分之一的人是左撇子,没人知道为什么。不过转念一想,其实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有右撇子。为什么人只有一只手非常灵活,而不是两边都非常灵活呢?一个理论认为利手性(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和语言能力有关。因为语言中枢通常处于大脑的左半球——而左半球控制着身体右侧——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至于为什么语言中枢通常(但不是总是)在大脑左侧,却还没有答案。这个理论也有个大问题:并不是所有右撇子的语言中枢都在大脑左半球。而且有一半左撇子的语言中枢也在左半球,这又怎么解释?真是非常令人困惑。2. 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图片来源:newcastic去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给了奥地利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发现了哈欠在红脚陆龟间不会传染。但为什么人打哈欠会“传染”?这依然是个谜。对大脑的扫描结果显示,当人看到别人打哈欠时,区分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能力的脑区会被激活。而很多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不会显示出这种脑部活动,而且他们也不会“感染”哈欠。这些线索暗示了传染性哈欠可能反映了一种移情以及与他人共情的能力。但为什么我们与别人发生联系的方式是通过打哈欠,而不是打嗝或是放屁?没人知道,而那是因为没人知道我们为什么打哈欠。我们感到困倦或无聊时会打哈欠,但打哈欠又是怎么让我们不困或不无聊的呢?[哈欠]~不知道啊~1. 静电怎么产生的?图片来源:kaiserscience当你碰到其他东西时,在你身体表面堆积的过量电荷就会释放,由此产生静电。或者,当电荷在其他东西(比如门把手)上聚集,人一碰到这些物体也会产生静电。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多余电荷的“逃跑路线”。但为什么电荷会聚集?传统的解释说,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脱离原子。这些带负电的电子随后会迁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前者留下过量的正电荷。但为什么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迁移到另一个上,而不是朝两边都移动?一项研究发现,带有静电荷的物体上可以同时存在多余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而且在摩擦时,所有分子都在物体间移动,而不仅仅是电子。但到底是什么产生了这种镶嵌式的电荷和分子移动却仍尚不知晓。可以肯定的是,对静电的解释还会改变。